职业打假律师引争议的话题一直都未淡出人们视野,尤其是在一二审法院,商户与打假律师之间的角力一直都在持续。昨日,深圳中院庭审直播一起典型的侵犯商标权案件,作为第四季度法院开放日活动中的一项内容,该案当庭宣判侵权方败诉。主审法官还对该案进行点评并接受采访,他表示,无论商家大小,只要售假将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庭审直播 打假方大获全胜
昨天庭审直播的案件涉及品牌为知名的派克笔,这个英国注册的公司在中国的代表是上海派克笔公司。龙岗法院一审判决书显示,2011年9月3日,上海派克公司代理人在2名广州公证员的见证下,在龙岗盛某商场花228元购买了一支派克圆珠笔,并取得电脑小票、购物单和发票各一张,广州公证处于2011年10月8日对上述行为出具了公证书。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12日出具《鉴别证明》,证明该笔系假冒派克笔。上海派克笔有限公司以侵权注册商标权为由将盛某商场告上法庭,索赔5万元。
一审法院判决被告盛某商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人民币2万元。盛某商场不服上诉。昨日法官主持了调解,但上海派克方面不愿调解。庭审结束5分钟后,法官当庭宣判,认定盛某商场确实存在侵权,且不能证明产品的合法来源,不属于侵权法律中的“免责”范围,因此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法院宣布,驳回盛某公司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由于极具典型性,深圳中院进行了庭审直播,主审法官庭后还对该案进行了点评,他表示,这一类售假案件的销售人有多种,既有大中小商场,也有小商户,无论大小、性质,只要是售假,权利人就有权起诉,除非销售人能够证明自己不知是假货,且有合法来源,才能符合法律的“免责”范围,否则法律将坚决打击。
商户抱团“维权”收效甚微
今年以来,由于批量打假维权案件在五金、玩具、文具等多个行业零售领域兴起,引起商户反弹,甚至有商户的代理律师认为,“批量打假维权的真正目的是要钱,对公正的市场环境作用微乎其微。”数百名商户接连“走访”莞深广三地司法部门和涉事律师事务所,甚至还采取报警的方式,但效果甚微。
警方认为类似情况属于经济纠纷,不予立案。行业管理方面,则基本不了了之。据悉,深圳市律师协会已经先后接到数十个商户的投诉,并介入了调查。但让商户按照程序书面提供材料和证据,却至今无反馈。至于公证方面的问题,目前深圳市公证处还未接到相关投诉。
深圳市中院有关人士昨日则告诉记者,商户反弹很正常,但是法律的事终归要法律解决,商户不可非理性维权。据悉,中院对昨日的庭审严阵以待,当天下午涉及数百商户的奥飞公司批量打假案也开庭审理,但现场情况比他们预料的要平静,旁听的商户都没有过激表现。
南都记者 刘晓燕 李亚坤
编辑:秦媛杰
来源:http://www.oeeee.com/a/20121201/1066256.html
|